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,也是我國民間最重視的節氣之一,它代表著冬季的開始。
2022年立冬是幾月幾日
2022年11月7日18點45分18秒,農歷壬寅年十月十四號,星期一。傳統是以“立冬”作為冬季的開始,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”,冬季是享受豐收、休養生息的季節,立冬在古代民間是“四時八節”之一,在古代我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、飲宴等活動,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。
立冬吃什么
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。諺語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就是最好的比喻。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,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。
南方地區
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,熱量較高的食物,如雞鴨魚肉等,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。立冬,閩中俗稱“交冬”,意為秋冬之交。立冬“補冬”,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,將山白芷根、鹽膚木根、山蒼子根、地稔根等剁成片,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,撈去根塊,再加入雞、鴨、兔肉或豬蹄、豬肚等熬制。草根品種眾多,配方也多種多樣,但都躲不開補腎、健胃、強腰膝的功能。
潮汕地區
立冬要吃甘蔗、炒香飯。甘蔗能成為“補冬”的食物之一,是因為民間素來有“立冬食蔗齒不痛”的說法,意思是“立冬”的甘蔗已經成熟,吃了不上火,這個時候“食蔗”既可以保護牙齒,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。
北方地區
在北方,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,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,人們認為吃了它,冬天耳朵就不受凍。立冬時,包餃子,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,還要蘸醋加爛蒜吃,才算別有一番滋味。
立冬注意什么
1、多"點"水
冬天雖然排汗、排尿減少,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,依然需要水分滋養。
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在2000-3000毫升。以溫水和茶水為主。冬季多病毒,人體免疫弱,可經常喝點奶汁草茶和扭序花茶,能夠更好地抗菌消炎,提高身體免疫力。
2、出"點"汗
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,出點汗,這樣才能強身體。
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,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,汗多泄氣,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。
此外,運動中還要注意兩點:準備充分和控制呼吸。
立冬后氣溫低,體表血管遇冷收縮,血流緩慢,肌肉的熟滯性增高,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,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活動,突然進行劇烈運動,極易發生損傷。
因此,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,比如甩手、伸臂、踢腿、轉體、擴胸等,以提高肌肉與韌帶的伸展性和關節的靈活性,盡量避免運動損傷。
3、調"點"神
冬天寒冷,易使人情緒低落。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,要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,以保持心態平和。立冬后,可以適當延長光照時間。因為光照時間短,是情緒抑郁的一個原因。
當黑夜來臨,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,它能影響人的情緒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。
此外,可以在向陽的地方,在晨光下進行八段錦、十六段錦、太極拳等運動,以感到舒適愉悅為好。